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鸣波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通过畅通道、建平台、促经贸、优环境,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庆正加快走上迈向“前沿”的开放之路。
当地时间9月21日,由重庆中欧班列运营公司——渝新欧主要承办的新丝路物流论坛,在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市成功举办。
自开行以来,中欧班列(渝新欧)通道建设持续完善,已形成成熟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网络,可辐射亚欧100余个城市,干支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成为重庆出海出境和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通道。
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馆里,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透过充满“黑科技”的展品不难看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智慧未来正在照进现实。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跨区域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重庆也得以汇聚全球要素资源,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重庆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利用好国有企业的平台、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把越来越多的重庆产品卖到了世界,一系列依赖于通道优势的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使重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为积极促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8月18日,波中侨商联合会(波兰)重庆代表处、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组织召开中-波商协会座谈交流会。
7月26日,随着一声“出发”的号令,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车队正式启航。车队从重庆市南岸区启程,将以行进式报道的方式,途经国内5个省区市和海外15个国家,鲜活立体呈现“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的巨大成就。
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论坛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高泉庆围绕共建陆海新通道,共享多元新机遇,发表主题演讲。
“新加坡·重庆周”16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启动。
今年“五一”假期,重庆、四川文旅复苏势头格外亮眼——接待游客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7.9%、27.3%,成为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的生动写照。
中国的重庆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数字互联互通技术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脱颖而出。
在白色展台附近数十名观众紧张地注视下,一位工作人员将手掌放入装有褐色小型装置的正方形水箱里,手里的有机玻璃因灼烧而变色,但工作人员的手掌却毫发无损,所有观众长舒了一口气。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茶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16日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员会、重庆市图书馆共同举办2023巴黎“茶和天下”系列活动之“重庆之窗”雅集活动,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华文化体验馆”举行,吸引了150余名法国观众参加。
重庆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数字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中脱颖而出。
17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九龙坡区政府与新华社重庆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在九龙坡区数字大厦举行数字政府项目签约仪式。
4月3日,陆海新通道跨境铁公联运班列(重庆—瑞丽—缅甸)从江津珞璜临港产业城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发出,通过瑞丽市畹町口岸出口至缅甸。这是国内开行的首趟经瑞丽口岸出口的陆海新通道中缅跨境铁公联运班列新路线。
者从重庆海关获悉,重庆果园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近日已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这意味着重庆果园港将成为当地首个具备直接进口粮食资质的口岸。
在秋意盎然的武陵山脚,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的村民们将一箱箱黄澄澄的面条搬运上车,这批540箱、重约8100公斤的黄精面条将销往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摆上当地民众的餐桌。
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庆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已然成形。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班列在沙坪坝开行的班次越来越多,沙坪坝也通过统筹东西南北“四向通道”,在以一域服务全局中,全力打造开放引领示范区。
显示 78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阿拉尔组图
鉴湖风光·绍兴柯桥
迪拜世博会掠影
第二届“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大会暨2023上海市“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大会